实际上我刚刚想到了一种袁崇焕卖粮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一旦存在则恰恰证明了袁崇焕是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
从古代奴隶主对待奴隶的一些轶事以及现在从缅北逃出来的幸存者的一些口述,我们可以知道奴隶主和奴隶主之间是有差别的。如果当年后金的粮食生产区出现了长期粮食歉收的情况,有的奴隶主会出于怜悯让自己掌控的长期饿肚子的汉人农奴逃出去觅一线生机,于是就有了汉人奴隶逃到毛文龙部,可是如果是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女真奴隶主,他们一旦意识到农奴无用,就会在奴隶变得更瘦以前把人都抓起来杀掉,人肉切下来烟熏或者盐腌,人骨可以熬汤,往后的年景还是不宜耕种的话大不了荒废领地的农田全族回迁到大兴安岭松花江嫩江一代渔猎。当年的袁崇焕如果严格把关粮食,有可能受到损失最大的恰恰是对待汉人奴隶最好而导致储备粮最少的女真奴隶主,而往后的年景一旦变成有利于农业耕种的话,那些对汉人残忍的女真军事贵族会回到领地,由于东北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天下闻名,女真贵族是不会缺汉人农奴和朝鲜人农奴在他们手下劳动和繁衍的。只不过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以后如果再有荒年,对待汉人友好有良知的女真奴隶主会越来越少。
这样的私人考量是不能对明朝统治阶层明说的,因为明朝士大夫阶层对待草民要是厚道的话哪里会有后来的李自成起义。
袁崇焕完全有可能知道粮食有一部分会落到后金女真诸部,说什么蒙古人自己不留下什么基本都卖给后金那种情况在蒙古人自己饿肚子的设定下不大可能成立。
袁崇焕保护的不是后金女真诸部,因为当时的女真人主体是渔猎游牧混合的军事部族,野外生存能力很强,不会呆在原地饿死,袁崇焕保护的是东北汉人流民。
袁崇焕最大的悲剧在于如果他不回去救驾就在山海关打马虎眼也就没有后来的被一个大篮子吊进北京城惨死。